第(1/3)页 李辉的话语还在车间里回荡,每一个字都像是一颗投入心湖的石子,在工人们心中激起层层波澜。 老工人们听到李辉列举的那些真实案例和数据,脸上的神情开始有了些微妙的变化。 那位原本皱着眉头、一脸凝重的魁梧老工人,此刻微微松开了紧锁的眉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动摇。 他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下巴,像是在努力思考着李辉所说的话是否合理。 沉默了片刻,他缓缓开口道: “听你这么一说,这新方法好像确实有点门道。但咱干了这么多年,突然换成这个新方法,心里还是没底啊。” 旁边的老陈听到他的话,微微点头,脸上露出一丝犹豫的神情。 他转过头,看向李辉,目光中带着一丝探寻: “李辉啊,你说这新方法确实好,可咱这是老厂子,生产任务那么重,要是换了新方法,万一中间出了什么岔子,影响了订单交付,那可麻烦了。 你能不能再给我们详细讲讲,这要是推行新方法,具体该怎么做啊?” 年轻工人们听到老工人们的质疑,相互对望了一眼,眼中闪过一丝坚定。 其中一个年轻的钳工小李站了出来,他胸脯一挺,声音洪亮地说道: “师傅们,我觉得可以试试啊!新方法既能提高效率,又能降低成本,说不定能给咱们厂带来新的机会呢!咱们不能再固步自封,得跟上时代的步伐啊!” 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双手不自觉地攥成了拳头。 另一个年轻的女工小王也跟着附和道:“对呀,师傅们。 我是学这个专业的,从理论上来说,新方法的优势真的很明显。 而且我们都还年轻,学起来快,就怕咱们一直守着老一套,以后真的就跟不上行业的发展了。” 李辉看着这些充满活力的年轻工人们,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点点头,说道: “小李啊,小王啊,你们说得对!新方法确实是大势所趋。其实啊,推行新方法并不是要完全摒弃老经验,而是要让新旧方法相互融合,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说着,李辉走到一台机床前,拿起一块零件胚料,开始比划起来。 他的动作娴熟而流畅,仿佛那些零件胚料在他手中都有了生命一般。 他一边操作着,一边耐心地讲解道: “你们看,这里按照新方法的设计要求,需要在加工的前期进行更为精细的定位和校准。 这一步看似繁琐,但实际上却是保证后续工序精度的关键。 以前咱们可能靠老经验能做出合格的产品,但现在随着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我们必须要更加注重每一个细节。” 老工人们在后面围得严严实实,一个个眼睛都瞪得大大的,专注地看着李辉的一举一动。 他们都沉浸在李辉所展示的新方法的世界里,脑海中不断浮现出自己以往生产时的一些画面,心中暗自比较着新旧方法的差异。 那个一直眉头紧锁的魁梧老工人,此刻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 他似乎在心里默默计算着,如果按照新方法,自己在工作中的效率会有多大的提升。 老陈也若有所思地点着头,他的目光落在李辉手中那块零件胚料上。 他仿佛看到了自己用新方法加工出来的零件,那将是一个全新的开始,一个可能让企业走向新的高峰的起点。 就在这时,车间里的机器声突然响了起来,仿佛在为新方法的讨论增添了一份热烈的氛围。 其他车间的工人们也纷纷围了过来,他们有的好奇地探着头,有的则安静地站在一旁。 大家都被这场新老工人观念的大讨论所吸引,被李辉那专业而耐心的解答所折服。 一位在生产车间工作多年的老机修师傅老赵,也在人群中。 他微微点头,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赞许:“李辉啊,你这解释还算头头是道。不过,我心里还是有点担心,这新方法全面推行的话,可能需要投入不少资金用于设备调整和人员培训啊。” 李辉听到老赵的话,心中早有准备。他微笑着,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说道: “老赵师傅,您的担心我明白。推行新方法确实需要一些前期的投入,但从长远来看,它所带来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我们可以先在小范围内进行试点,等积累了足够的数据和经验后,再逐步推广。 这样既能降低风险,又能确保新方法的成功实施。”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