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趁着今天不用过去伺候,我得赶着多做几件衣服,不能只做自己孩子将来的衣服,不做其他孩子的。” “现在文忠来了,自然也得赶着给他做一件,你不是说当年二姐和二姐夫帮过你不少嘛,那我们也得把文忠当自己的孩子看。” 马氏笑着说了起来。 朱元璋抿嘴点头,但没有说什么,只在穿好蓑衣后,走了出去。 自从章诚离开滁州城后,虽然军饷制、清丈田亩与收奢侈税等新政未废,但滁州城的学政则已经基本上荒废了。 一来,训教张冕、缪大亨、赵禄皆因郭子兴市恩,而被升作了他职。 二来,第一批学员要么被章诚大量带走,要么因为是朱元璋的嫡系,也就没有被郭子兴再同意去接受培训。 三来,郭子兴现在急于让自己的旧人去抓权,也急于用给予新附之人恩典的方式拉拢他们而也给予他们要职,所以,郭子兴也没法对自己旧部进行培养。 综上,也就使得滁州的学政,基本上就荒废了,只养济院内部还有女学与幼学,这还是马氏在说服张氏后,通过张氏给郭子兴吹耳边风让郭子兴同意的,同意在养济院内部设女学与幼学,给妇女和幼儿普及一些基础知识,使义军内部可以更加和谐。 朱元璋现在要重整学政,自然也就需要重新选教师,再重新选学生来培养。 而朱元璋也知道,眼下郭子兴旧部的人基本上要么出去发展了,要么在城内掌握着要职,自然没有空接受培训。 当然。 郭子兴肯定也不会让他办军校培养自己那些闲着且一直未升官的嫡系。 所以,朱元璋只对郭子兴提议说,是为培养将来的文臣,恢复章诚设立的州学。 郭子兴因而也就同意了,让他负责此事。 朱元璋便选了自己很敬重的滁州城儒士范祖乾、胡翰为州学新训教。 而他自己也兼任训教。 至于教材,朱元璋则依旧选择了章诚之前定的教材。 学员便是李文忠等由朱元璋亲自在养济院和身边筛选出来的已经启蒙过的少年。 李梦庚和任知恭等滁州城内代表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人,则对眼下郭部义军对外疯狂发展,对内在朱元璋的努力下疯狂培养人才的情况,感到很是忧虑。 “眼下郭部的义军大都出去发展了,而且一个一个都发展的风生水起,连李善长和冯国用现在都自任知州了。” “而内部的朱元璋也一直没闲着,竟开始继续建学校,培养起孤幼来。” “我担心照此下去,只怕我大元真会被这支义军给灭了。” 李梦庚就在这天,皱眉对任知恭如此说了起来。 任知恭道:“即便真是如此,那也希望这支义军依旧能承元制!” “是啊!” “希望天下之礼不要改变!” “但若如此说,可以肯定的是,朱元璋是不会主张坚守元制的!” “要不然,他也不会赞成清丈赞成征收奢侈税!也不会让章诚即便出去了还能在滁州这么有影响力。” “这个十六字诀让李善长、冯国用这些只想跟着义军打江山谋富贵的人,也都自己出去打江山了,而且都打得还不错!” 李梦庚神色凝重地继续说了起来,且道: “我们之前做的所有努力几乎就要功亏一篑!既未能除掉朱元璋,也未能消除章诚对郭子兴等人的影响!” 任知恭点头:“是啊,有此人在滁州城,章诚的那些离经叛道的主张就会一直被执行。” “刘伯温的人回信了吗?” 说着。 任知恭还忍不住问了李梦庚一句。 李梦庚道:“没有!那個杨宪,自从我给他去信后,他倒现在都还没回信。” “既如此,我们还是自己想办法吧。” “除了赶紧想办法造祥瑞,让郭子兴尽快称王,以吸引朝廷尽快集结大兵来滁州外,还是要尽快想办法除掉朱元璋!” “有这个人在,滁州的义军,就会一直有章诚的影子在,这样的话,连章诚自己在外面发展的义军也会更难被消灭,将来大元若真的亡了,只怕新建的王朝就真的不是元制,不是以理学为纲建立推行天下的礼教了!” 任知恭说道。 李梦庚点了点头,道:“眼下滁州缺粮,不如从粮食上面下手,让朱元璋办不了学。” 任知恭跟着颔首:“这是个办法。” 随后。 任知恭就找到了新任知州张冕说:“现在滁州缺粮,朱元璋的俸粮就别发了,问起来就说缺粮,要先供应元帅府和养济院和将士们,我们不能让朱元璋这个跟章诚同样主张的人活着!” 张冕拱手称是。 “没粮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