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我去吧!” “既然章先生已经谋划在先,那我去,不过是有胆量就行,倒也不难!” “而且,我在安丰时,与之接触过,他约我共谋庐州左部,但我没答应,因当时正闻大帅病重,也就先来了滁州。” 冯国用这时说道。 朱元璋道:“那就由公持我亲笔信去,多带些丝绢金银去,让他看见我们的诚意,也知道我们的实力。” 冯国用拱手称是。 李善长这时则提醒道:“眼下工匠要扩大,戎事要开征,这些虽重要,但粮草之事不能轻视,我觉得还是要多积粮。” “这是自然,还是有多募流民垦荒,第一年免征税粮!滁州外其他新扩地方加紧清丈,增加税粮收入,税政上对纳粮抵税者给予优惠,官营商货交易也一样,以粮为款者,给予折价优惠!” 章诚跟着说道。 “这样很好!” 朱元璋等皆点了点头。 于是,滁州行中书省这边算是基本确定了接下来的军事计划与经济计划。 而与此同时。 对于整个滁州一带的义军,滁州行中书省也做了具体分工。 朱元璋负责全面统筹,兼领御史台。 章诚和郭天叙分别负责文治与武政,分别直管审计司和审刑司。 张天佑分管武选司、军械司、营缮司。 李善长分管文选司、内政司、典礼司。 冯国用分管拱卫司、外政司。 邵荣分管城防司、宣教司。 因冯国用要外出,拱卫司和外政司则暂时由中书参议冯胜分管。 对于各司正官则设为郎中,列正五品,佐官为员外郎,为从五品,属下官有主事、椽吏、大使,观政,分别为六品、七品、八品、九品。 而参议则为从四品,参政正四品,左右丞正三品,平章正二品,行中书省丞相从一品。 当然。 这只是文职。 至于地方则社府县,知府与知县各为府县正官。 对于武职,朱元璋在与行中书省各执政商议后,将眼下四路兵马分别编为第一军、第二军、第三军、第四军。 每个军设总兵官与训导官,为正二品,基本上是由行中书省的执政兼任。 每个军下设营,营有都指挥使与指挥同知训导官,为正三品。 营下面设卫,每卫有卫指挥使与卫指挥使同知训导,为正四品。 卫有千总部,设有千总与训教官,为正五品。 千总下面设都,设有把总与训教员,为正六品。 每都下面有总旗,总旗为正七品。 总旗下面有小旗。 而各军的军官皆重新更换官名,包括负责军队中后勤、军法等官,以达到统一化的目的。 以前各军都是主帅随意命名的,所以很是杂乱,比如有的都指挥使领兵已经数千,有的都指挥使才领兵几百。 官员服章制度与基本礼仪上,也做了基本规定。 因是联合政府,再加上执政思想基本上是以大同社纲领为主,且章诚又建议为让民众敢监督官僚,而不应视官员为父母官,再要求官员与百姓有伦理上对应关系而当禁跪礼于官民、上下之间,以改牧民为扶民之意,阻止同胞自贱自我愚化,所以,基本礼仪上没有跪礼,还只准在祭祀祖先时才可用跪礼。 现在。 滁州行中书省,即以朱元璋为首的义军,所管辖的区域主要以滁州、和州、全椒、安丰、下蔡、五河、泗州、清河、定远、瓦梁垒诸地为主。 统治区域不算大,但也不算小。 所以在相应规章制度建立后,要在各地推行起来,也是一个颇大的工程,每天也能因此增加上百件事务。 朱元璋本人自然是忙得不亦乐乎。 乐在其中的他,更加乐意的是,由于官商的兴盛,他个人的财富也在分红后迅速增长。 历史上的朱元璋,没有家国之分的概念,在建立明朝后,他就没有将国库与内库严格区分,基本上皇室用度与国家开支皆合在一起,在废除丞相制度时,更是由他直接亲自管理所有财政。 但这一世不一样,因为章诚引入了商政和官商分殳制度,所以,他朱元璋和其他军头一样,也有个人的私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