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彷徨-《山里有女初长成》
第(2/3)页
这,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尽管他长的丑,但人家有工作,端着金饭碗,风刮不着,雨淋不着,旱涝保收。
点点不甘心,自己两口子,论体力,论脑瓜,又不比别人差半毫,为何生活的就那么差呢?
于是,点点的言语间,就常常露出不满,说话就夹带着讥讽的味儿,
“你一个男子汉大丈夫,连婆娘崽子都养不活,真枉为了四五尺的大个子。”
日子,是最公平最仁慈的,富有的,贫困的,当权的,逃亡的,她统统一视同仁。
大山里,千百年来,第一次冒出了这么好的房子
村民们盖的是砖瓦房,那砖块,从上到下,一溜儿到顶。
地里的庄稼,是一滴子一滴子的汗水浇灌出来的,并不是用嘴吹出来的。
也许,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兰这才芳心暗许。
别家的婆娘穿金戴银,衣着光鲜,而她,点点,周铁锅的婆娘,别说银的首饰,连件铜首饰也没有。
至于又有多少?落入了大丑的腰包,不得而知,反正大丑是村里第一个盖瓦房的人,第一个买摩托车的人,第一个勤能致富的人。
特别是第二年,点点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矛盾更是进一步升级。
在和周小刀的交往中,兰始终懵懵懂懂,处于被动。
确实,作为民办教师,一家子人的吃喝拉撒,就靠那几十块钱,实在是入不敷出。
而民办教师,周铁锅和兰,每人每月的工资是77块钱,其中大队里出一半,上级出一半。
还有的说兰,一个农村姑娘,眼界广,心气儿高,妄想嫁个金龟婿,不料又被甩了。
毕竟,人一上了年纪,老胳膊老腿的,做起事来,就有点力不从心了。
找对象结婚,这是一辈子的事儿,谁都很小心谨慎,堂堂一个供销社大主任,娶一个农村姑娘。
改革开放以后,那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为此,周铁锅两口子没少吵架。
村民们抛家弃小,纷纷拥向城市,有的做点小生意,有的进厂打工。
就在兰卧床不起的时候,小学堂里又发生了一件大事。
就这样,一天一天地过去了,旮旯村的村民们始终没有看到马大庆的到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