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卖大葱(一)-《山里有女初长成》


    第(1/3)页

    第136章  卖大葱(一)

    兰和马大庆走出了篱笆院,走过了小学堂。

    今天是星期天,教室里空无一人。

    其实学生们来了又何妨。兰的班级里,总共还不到十个学生。

    兰在做月子期间,中心小学的一个李老师,来代替兰上课。

    李老师看到这么少的学生,连连摇头,连连叹息,

    “学生太少了,离倒闭不远了。”

    确实!

    自从宋小美追求“自由”的爱情之后,学生们就日益流失。

    土地承包制后,村民们手里有了钱,他们就特别地重视教育,纷纷把孩子送到了镇上的中心小学。

    举个例子说,譬如贫困户周大牙,大太阳下,在苞谷田里锄草,累的他腰酸背驼,汗水又蜇的两眼火辣辣地疼。

    周大牙擦了一把汗,狠狠地骂了一句,“我干他娘的,这狗日的大太阳,真他妈的毒。”

    他儿子周小牙恰好来送饭,随口来了一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就是听了儿子这句话,周大牙满身的疲惫一扫而光,高兴地说,

    “他娘的,这识字的人说话就是好听,要是我,挠破脑壳儿也想不出来,还是上学好。”

    周小牙趁机说,“俺爹,我的几个同学三娃,九斤,还有黑狗,都去镇上上学了。

    那里老师好多啊!九斤参加唱歌比赛,还得了一张大红奖状。

    黒狗跑的快,全镇运动会跑了第一名,学校奖了一双飞跃牌白球鞋。”

    周大牙一听,“娘希匹,人家的孩子能去镇上读书,咱和他们比起来,不缺胳膊不少腿的,去,咱也去。”

    第二天,周大牙就卖了几亩地的苞谷,把周小牙从兰的学校里转到了镇上。

    镇上的学校确实牛,那儿有食堂,有宿舍,而且有很多的老师,不但有语文,数学,还有体育,美术,唱歌,学的科目可多啦。

    村民们相信,广撒网,广收益。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