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强势回归-《孤女罪妻:将军偏宠溺》


    第(2/3)页

    此时朝中已有不少高阶官员出列赞同司马煦年。同是出自弘农杨氏的杨安之,一向自视清高,既不曾与杨晞、杨晖等人深交,也不参与朝堂政争,但此时也站了出来,支持杨政出任中书舍人,足见秦书昀难俘人心。

    朝堂的舆论,已经明显向杨政倾斜。司马仰因无法提出其他的有力竞争者,唯有沉默。

    司马韬见此场景,知是大势所趋,而且补缺的议题是自己抛出的,现在也不好压下,唯有同意杨政补缺。为了平衡,他还是授予了秦书昀从三品参知政事一职,使其进入政事堂。

    杨政叩头谢恩,满腹狐疑。

    朝议后百官各回衙门,杨政返回吏部候旨,没等谕旨来就去找司马煦年问个究竟。

    “司马大人,刚在朝堂之上你是何意?”

    “杨大人,还没向你道贺呢,恭喜高升。”

    “你应该不会是想着报答我父亲提你入朝的恩德吧,更何况,你把这个视为恩德吗?”

    “杨大人,我还是那句话,你若是学得你父亲的沉稳,前途怕是不可限量。”

    正说着,门外已传来内侍臣“传圣上谕旨”的呼喊声,两人紧忙赶出去跪迎。谕旨一下,吏部紧接着就办理官员的转职文书、案宗记录,杨政就是正式的中书舍人了。

    “司马大人,今日提携之恩,杨政来日必思图报。”

    司马煦年摆摆手,杨政拱手告退。

    暮春将尽,三年一度的春闱如期举行。

    大成国选拔官员无非三种途径,一是科举,这是最基本、含金量最高的途径,仕宦精英,几乎尽为此出,高阶官员如果不是科举出身,甚至都会被同僚轻视,自己也自惭形秽。

    二是功绩,最常见的是军功,该出身的官员视乎其功绩大小,被仕宦阶级承认的程度不一而足,像司马煦年这样安邦定国的,自然是心服口服,但如果是给皇帝溜须拍马挣了个所谓功绩的,在仕宦阶级眼里根本不入流,耻与为伍。

    三是恩封,所谓恩封,就是皇帝直接赐官。皇亲国戚、门阀士族,只要健健康康地活到成年,基本都有恩封。虽然恩封的官职只能是爵位、勋位、散官等无实职的官位,能否出任实职官位,还要看机缘,但是恩封好歹是给了贵族子弟免于科举即可进入仕宦阶级的特权。

    不同出身的官员之间本身就存在一定隔阂。杨安之支持杨政,其根源并不在于其同出自弘农杨氏,而是杨政虽有恩封,但仍重科举,是正正经经的进士出身。

    而秦书昀,作为秦贵妃的亲侄子、秦天麟的嫡长子,刚及弱冠就被授予正六品散官朝议郎,之后平步青云,直至一州之长正四品益州刺史。两人在精英汇聚的朝堂高官眼中,高下立现。

    在本次春闱中,最大的话题,莫过于宋仲明再次进士及第,金榜题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