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若不是今日的行动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他朱瞻基有如此铁血的手段,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还不知道要生出多少的变数。 就算那些人临时知晓了,可已经太迟了,他们已经来不及做任何的布置,甚至连逃跑的时间都不够。 所幸,一切都结束了。 胜负已定,一切尘埃落定。 接下来整个镇江府所需要做的就是携大胜之威,清除宵小,将度田令彻底的在镇江府内贯彻到底。 至于其它的细枝末节,只需要用时间慢慢的磨,一切都将趋于完善。 就当整个镇江府的新政推行已经尘埃落定,朱瞻基也在胡善祥小手的按摩下沉沉睡去时。 前两日在镇江府中所发生的事情,才渐渐的被送往了各地。 应天府的皇宫之内。 对于镇江府将那刘府抄家的事情,此刻已经被老爷子朱棣所得知。 可即便是在知晓了镇江府所取得的效果后,老爷子朱棣却也只是笑着点了点头。 “还算不错。” 随后将手中的折子扔给了一旁坐着的太子朱高炽,说道:“瞧瞧吧,你家那小子的消息。放心吧,那小子就在镇江府,还能出什么事情,别没事就往这里跑了。” 听到自己老爹的话,太子朱高炽却只是笑着说道:“爹,儿臣这是闲来无事过来陪爹您聊聊天。” 然而朱棣却丝毫没有给他留什么情面,直接便戳破了他的企图,道:“平日里几天都见不着你个人,你那儿子一走,你就突然想你爹了?想过来蹭消息就直说,老头子我让人给你太子爷送一份还不行吗?何必让你这位太子爷天天屈尊往老头子我这里跑。” 可就算被老爹说中了心思,朱高炽却依旧还是坚持说道:“爹,你真的误会了。” 说完,便看起了手中的情报折子。 可相比于老头子那平静的神色,朱高炽却对自己儿子在外所取得的成绩很满意。 尤其是在瞧见那折子上表明的数目,整整百万亩的耕地被正式记录到了朝廷的账目上。 这意味着什么,就算到此直接收手,镇江府每年也将有百万亩的土地税可以尽数的收缴。 这可不同与往年户部与地方征收税务时扯皮的收法,而是有详细数据账目支撑的。 正在处置政务的老头子朱棣眼睛余光瞟见自己家老大脸上那满意的笑容时,朱棣嘴角微翘的同时却故意说道:“几天了,才登记了这么点耕地,老大你不是担心你儿子吗,去吧,你去把那小子带回来,也省得他在外面丢人现眼。” 听着老头子的话,朱高炽明白这是自己老爹在故意挖苦自己,同时故意以这成绩来印证他磨砺那小子的心思是对的,说的是反话。 所以他压根不去跟老头子犟嘴。 这么多年了,他早就悟出来了,老头子爱说什么说什么,听他的话要是真较真,早晚得气死。 就当朱高炽得知了自己儿子的消息,准备想个由头离开回府,以免被老头子继续挤兑时,一名东厂的探子急匆匆的跑了进来。 甚至都没有进行通报的。 那探子在见着场中还有太子在时,脚步立马慢了下来。 在太子疑惑的目光中,那人来到了朱棣的身边,沉着声音说道:“皇上,镇江府急报!” 虽然这人的声音已经尽力的抑制住了内心的情绪,可声音中那略微的颤抖却将他内心真实的情绪暴露无遗。 这东厂探子反应,在朱棣与朱高炽面前又怎么可能隐藏的住。 本还以为他为何如此,可当二人听到他口中说出‘镇江府急报’这五个字时,二人的心中皆是一惊。 若是往常,身为皇帝和太子的二人不管是面对什么样的情况,都能保持自身的镇静。 可唯独在听到此事关系到镇江府,并且还是急报时,心中便难以平静。 尤其是那老头子朱棣,他要比所有人都清楚,东厂的消息有滞后性,就像他刚刚拿到的情报,就是一天或者两天前的情报。 唯独这急报,乃是东厂遇到紧急情况的时候才会使用的手段。 几乎是在事情发生的同时便传出了消息,然后快马加鞭,一刻不停,几十人轮流交替传递。 同时会根据事情的发展不断从镇江府传来消息。 非万分火急,一般是不会这样的。 所以当朱棣接过那东厂的情报后,便第一时间翻阅起来。 随着朱棣的不断查阅,他的脸上阴晴变幻,可从始至终都一言不发。 一旁正焦急等待的朱高炽,却什么也不能说。 瞧着老头子的脸色,朱高炽预感一定是有什么大事发生。 关键还事关自己儿子! 直到老头子面色沉重的将信中内容看完缓缓抬起头来,朱高炽这才焦急的询问道:“爹,出什么事儿了?” 被朱高炽一声询问叫醒的朱棣,回了回神,眉目间凝重的将手中信件递给了朱高炽。 一如老头子一般,朱高炽在看到这信中内容时,脸上的神色越发的丰富复杂。 直到他将信中的内容全部看完,才不可置信的望向老头子,握着信件的左手抖动两下,说道:“爹,这小子是要干什么?” 听着自家这老大故作湖涂的问话,老头子此时也没了跟他扯澹的心思,只是瞅了他一眼后便独自思量起来。 在那小子离开京城之前,他老头子就曾经与那小子讲过一些事情。 也讲了一些为君之道。 相信以那小子的悟性,一定是明白这其中道理的。 可是,如今这小子非但没有听从他老头子的话,还在那镇江府大动干戈,竟然调集了整个镇江府内三千名的兵勇...... 他要做什么? 虽然这份情报之中并未写明,可他老头子是什么人,猜还猜不出那小子要做什么吗? 可是,那小子的选择却大大的出乎了他老头子的意料。 他朱棣已经给那小子的面前摆好了一条惶惶大道,他只需要学着他那老爹的做派,笼络好各方的势力便能顺顺利利的登基并且坐稳这江山。 还受人爱戴,推崇。 指不定几十年后比他这个爷爷以及太爷爷都要名声好。 可是,他偏不。 这一次他在镇江府的所作所为,并不仅仅只是得罪了那些官绅群体。 在他老头子的眼中,这也代表了那小子最终的选择。 那小子选择了跟他爷爷、他太爷爷一样的路。 尽管在最初看到这些时,他朱棣的心中还是有些窝火的。 身为皇帝的他,早已习惯了什么事情都要按照自己掌控的方向发展的感觉。 况且....这条路不好走啊..... 几乎是要与天下为敌的。 有时候说是为了百姓,可是哪个百姓知道这些。指不定这些百姓骂你比那些官员骂的还狠。 百姓骂你,官员站在你的对立面,甚至自己的一家人,也很难理解你。 就好像自己身边这老大一样,事事阻挠,不管他要干什么,都能搬出一大堆的儒家道理来反驳。 岂不知,那儒家道理正是皇家拿出来忽悠天下人的。 否则,那汉朝时,儒家何德何能,能达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地步。 其背后正是皇家的支持! 这种孤家寡人的感觉,他朱棣已经承受了几十年了,大半辈子了。 他不愿意让自己的后代也像他和他爹那样。 可当他仔细的想了想后,也并不是不能理解这小子的选择。 当初他朱棣,又何尝按照他爹朱元章给他规划好的路子去做了? 而在想明白这里面的道理后,朱棣的心中虽然依旧恼怒这小子的忤逆,可心中却又有些高兴。 到底是他老朱家的种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