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些稻谷,比我们的要饱满太多,看起来更好。” 荀彧首先查看了一会,又问:“占城稻在林邑国的收成如何?” 那个人说道:“在林邑国,能亩产三石以上,还是晒干后的重量。” “什么!” 荀彧惊讶地说道:“我们大汉的稻谷,就算在天气土质都极好的前提下,能亩产一石已经是丰收,这种占城稻,还能亩产三石那么高!” 他的手微微一抖,差点把手里的稻谷洒在地上。 红薯的产量有多高,只是郭泰的猜测,去西北的人没能带回来具体数据,无法确定。 但是占城稻在林邑国能亩产三石,已经得到确认了,能够秒杀他们的所有稻谷,就算红薯失败了,荀彧认为单凭占城稻,也能够解决未来的粮食问题。 如果种植得好,冬天可能不会缺粮。 想到了这些,他很难不激动。 “文若先不要惊喜,林邑国土地气候和我们的有区别,亩产三石比较难,但两石应该还可以。” 郭泰说道。 “两石,也很厉害了,我还未见过亩产两石的作物。” 荀彧缓过来后,问道:“文政你打算怎么做?” 郭泰说道:“把这些作为种子,先种植培育,新收成的粮食,解决了冬天粮食危机后,再把这些种子发给所有百姓,让他们推广出去,我来负责即可。” 荀彧郑重地说道:“文政,天下百姓的生计,全靠你了,你们去林邑国的人,也都重重有赏。” —— 第二天。 郭泰找到任俊,再带上那批灾民,回到之前被洪水冲刷过一遍的田地,然后用好几头牛把田地翻一遍,接下来就是育种。 红薯的育种方法,他采用的是根块育苗,水稻怎么做,他们都懂。 他先做一遍,给他们作为示范,确保每一个农民都已经学会了,就让任俊在这里盯着,最后还作出承诺,只要把红薯种出来,重新整理过后的土地,全部还给原本的农民,还算工钱。 听到有钱了,土地还能要回来,农民们的积极性很快被带动起来。 剩下的交给任俊之后,郭泰又回到工厂附近,去看一看猪圈,最近的种猪又生了两胎猪崽,猪圈里面的数量越来越多。 “按照先生的方法,它们出生之后就做绝育,现在吃的很多,容易长膘,也不躁动,先生的养殖方法好像没问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