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太史公就是因为为李广之孙李陵求情,才被勃然大怒的汉武帝请了宫刑,尔后太史公成了太监。 这就导致了太史公性情大变,笔下有了很强的个人主义观点,他对项羽、李广这样的悲剧英雄万分推崇。 反而对老刘家那些所谓‘成功者’颇不以为然。 刘邦在他笔下成了厚黑学鼻祖,在沛县跟人家寡妇不清不楚的,游手好闲、好吃懒做,为减轻马车的重量把女儿踹下去,三次。项羽要煮了他爹,他反而跟项羽要一碗肉汤喝。 这些事,在当朝所记,好多史学家要么避而不谈,要么含糊其辞,要么春秋笔法,只有太史公这个已经‘心死’之人才敢无所顾忌的这么写! 据说后来汉武帝看了司马迁的《史记》之后气的勃然大怒,但当时司马迁已经写完了《史记》,一心求死,你让我改《史记》,我又不是房玄龄那个怂逼,你让我改还不如杀了我! 汉武帝:小样,你一心求死你以为我看不出来?你想临死前捞一个清名,我杀了你就成了暴君,我又岂会上当? 所以,最后太史公返回了自己的家乡,在屈原沉江的地方,了结了自己的一生! 不过据说《史记》还是被删了言辞最激烈的两篇! 所以说,因为同情李广一家,对直接或间接害死李广父子的卫青、霍去病二人太史公向来不太待见,文章里带点个人主义视角的东西! 不过尽管如此,作为一名史学家,太史公有着自己的职业操守! 太史公还是能公开、公正、公平,详实没有遗漏的记录下卫青、霍去病甥舅二人所立的功勋! 从这一点上说,太史公的职业操守要比那位主修‘唐史’的一代名相,和主修《四库全书》的所谓‘风流才子’要强得多! 不过李广小心眼这事是真的,因为太史公欣赏李广,所以对李广小心眼这事多少有些含糊其辞。 就说历史上李广被活捉,花钱买命后回老家。 过霸陵时结果被霸陵尉拦住,按照规定说,过了子时,晚上不让过! 李广的手下说:这是前任李将军。 霸陵尉说:前任算老几,已过时间,现将军都得凭官传才能过,何况是前任呢,不许开门! 所以李广只能从关前过了一夜! 这在别人看来不过芝麻大点事,李广却认为这是奇耻大辱。 后来公元前120年,汉武帝重新启用李广,李广干的第一件事竟然是把霸陵尉招到自己军中,然后找个由头宰了! 从这可以看得出李广小心眼到什么程度! 这大概也是他最后不得善终的原因之一! 因为赵信投敌,苏建全军覆没,自己一个人成了光杆司令,狼狈跑了回来! 苏建道:“将军——赵信投敌后,带领匈奴主力乘势向我围攻。卑将一部死战至天黑,最后,只剩下我一个人,回来向大将军请罪! 卫青怒道:“捅了这么大的漏子,你们说该怎么办?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