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丘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先生!只是!丘愚笨!一直想不明白!所以!看周围人怎么活着,丘也就怎么活,以为这就是人生!” “好!你这才说到点子上了!我们可以探讨人生的问题了!” “谢谢!丘愿闻其详!” 时间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已经到了吃饭时间。 周藏室内老子的助手知道老子一贯的特性:在他与人交流深层次内容的时候,是不愿意、不希望被人打搅的。所以!给老子、孔子两人准备了便餐,不声不响地把便餐端过来,放在案几上。 南宫敬叔和方忠两人,助手把他们喊到一边去吃饭。并且告诉他们:尽量不要到老子、孔子那边去,尽量不要弄出声音。 两人都鬼精鬼精的,自然是不会到那边去的。再则!老子与孔子的谈话内容,他们还听不懂。 不说他们听不懂了,就连他们的先生孔子,都有些听不懂老子的话。要不是老子耐心地解释,要不是孔子天资很好,真的!两人是无法交流的。 就算老子想给你指点人生,指点迷津,可你要是听不懂,那也是浪费口水,对牛弹琴。 “好!”老子喝了一口水,开始说了起来。 端过来的吃食,他没有吃。因为要说话,没有时间吃。 孔子一边撕着烙饼吃着,一边认真地听着。 在这个时候,什么“食不语、寝不言”,都扔一边去了。与智者相处,一刻值千金,还什么“食不语、寝不言”?要是那样地话?老子哪里有那么多闲时间来陪你装比? 所以说!“食不语、寝不言”只是用来教训别人、收拾别人的,并非必须遵循的至理名言。 孔子要是对老子说:“食不语、寝不言”,我们吃饱了再说吧!老子也许不会反对,但是!要是周天子派人来喊他了,他还能不去?那么!两人可能就错过一次说话、交流的机会。 也许?错过这次机会就永远没有下一次机会了。 除非!孔子无所谓与老子交流,不把与老子的交流当回事。如果是这样地话!孔子就不会“适周问礼”,跑那么远的路到洛邑来干吗?观光旅游? “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人为什么活着,人活着是为了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白!人是怎么来的?” “人是怎么来的?”孔子停止吃烙饼,一脸急不可待地问道。 可老子并没有直接回答他,继续说道:“我们只有知道人类的来源,才能明白人生!都不知道人类的来源,又怎么来谈如何人生呢?” “人是怎么来的?先生?”孔子着急地追问道。 “你想知道么?”老子并不急于回答,反问道。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