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子贡他们什么意思?” “这不是?子贡他们?他们说要把所有人的话都编写进去。也就是说!要把主要人物都编写进去。把所有出名、有名的学生的名字都写进去,把捐钱者的名字都写进去……” “他们是想把《论语》当成功德墙、捐献册是么?” “这个?”曾参沮丧地说道:“这不是?当时大家都在为先生守墓、守孝,都在现场。这不是?你要是编写《论语》没有把他们的名字写进去,他们是不是不高兴?” “这个?”乐歌想想觉得也是:是啊!大家都在一起守孝,为孔子守墓,都捐了钱、出了力,为什么写《论语》的时候,不把他们的名字写进去呢? “这不是?我们当时就商量了好长时间,才重新作出决定:不出名的人就不要写名字了。先生的学生有三千多人,就光写这些人的名字,就够写一卷本了。还要写小字,写大字还得两个卷本。唉!” “是啊!你也太难了!既要写好先生的学说思想,又要顾及学长们的感受。不愿意啊!” “理解万岁!谢谢!乐伯伯!” “因此!你才不能编写好《论语》。” “是!”曾参不得不点头承认。 要不是受子贡等人的左右,按照他自己的思路,应该早就编写好了。 可这不是?你不询问子贡等人,你就收集不到那么多资料啊?你没有内容啊? 可是!你从他们那里收集来了资料,就得把他们的名字写进去。不然!有人不满意,甚至闹情绪!是不是? “其实!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解决人名的问题!”乐歌出主意道。 “怎么解决?乐伯伯!”曾参好像看见救星似的,看着乐歌追问道。 “你可以写当时谁问话了?当时有谁谁谁在场,这样!不就解决人名这个问题了?” “这个?” “或者!写谁谁谁同问。是不是?说明一下:还有谁在什么情况下同问这个问题。这样!时间跨度也一下子就解决了,是不是?” “这个?” “比如说!你与子路的年龄相差不是很大么?不可能在同一时间、地点说话,追问、请教先生,是不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