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2.第842章 小孝与大孝-《孔门学渣》


    第(2/3)页

    “谢谢乐伯伯!”曾参谢道。

    嘴上是在感谢,可曾参不得不服:乐歌乐伯伯还真的不是简单人物?他是什么都懂啊!我如此编排,他都看出名堂来了!不得不服他啊!

    “再接下来,你编排了一段学长、学弟他们的讨论进去。很好!作为同学,相互讨论很正常。还有!在课堂上进行讨论,也说明你先生会教学啊!说明课堂上的学习气氛很好!好!你这种编排很好!”

    “谢谢乐伯伯!”

    “但是!”乐歌话锋一转,说道:“可以删除一些内容、废话的!”

    “哦?”曾参一听,急忙把《论语》拿了起来,认真地看了起来。

    “你可以把这一段编排进去,其他的都删除!不不不!我只是提出参考意见,你自己作主吧!”

    “那么?乐伯伯!我?”曾参看了看,决定道:“要不?我把这一段编写进去,其他的都删除掉!如何?”

    “哪一段?”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乐歌问道。

    曾参解读道“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他是好管闲事、多嘴多舌呢?还是人家国君愿意告诉他的?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人家国君愿意告诉他,老师并不是好管闲事、多嘴多舌。但他的好管闲事,多嘴多舌,或许与别人的好管闲事,多嘴多舌不同吧?人家愿意告诉这些,而不是他打听的。”

    “你在这里是以先生为比方,来说明修养的吧?”

    “是!”

    “然后!就有先生的回答,说如何看待一个人的人品、修养!”

    “是!”

    “你先生说: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哦!这里多出一个子禽,子禽是谁啊?好像我听说过?这个名字?我?”

    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所以有人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子禽是一个拜访者,也算是先生的学生吧!”

    “哦?”

    “先生说: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子女的志向。看他们有没有正确的志向,给予正确的指导;一个人的父亲死后,要考察这个人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