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什么意思?”乐歌习惯性地问道。 曾参解读道:“樊迟问怎样才是仁。先生说:平常在家规规矩矩、办事严肃认真、待人忠心诚意。即使到了没有文明的夷狄之地,与他们相处,也不可背弃这些。” “你先生的意思是:保持本色不变?”乐歌问。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嗯!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但还是把这一段文字进一步解读了一下:“这里孔子对仁的解释,就是:恭、敬、忠三个标准。” “嗯!继续往下读!”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什么意思?具体解读一下?”乐歌问。 “是!乐伯伯!” 曾参解读道:“子贡问:怎样才可以叫做士?先生说:自己在做事时有知道什么是耻辱之心,尽量不出错。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这样的人可以叫做士。子贡又问:请问次一等的呢?先生说:宗族中的人称赞他孝顺父母,乡党们称他尊敬兄长。子贡再问:请问再次一等的呢?先生说:说到做到,做事一定坚持到底。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那是小人啊。但也可以说是再次一等的士了。子贡说:现在的执政者,您看怎么样?先生说:唉!这些器量狭小的人,哪里能算得上呢?” “呵呵呵!”乐歌听了,笑了起来。 曾参解释说:“先生观念中的士,首先是有知耻之心、不辱君命,能够担负一定的国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顺从兄长的人。再次才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于现在的当政者,他认为是器量狭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先生培养的学生,就要具有前面两种品德。” “嗯!很好!继续往下读!”乐歌点头道。 “是!乐伯伯!”曾参应道。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