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神奇的豆子-《鱼乐大唐》


    第(1/3)页

    豆子是一种神奇的粮食,简单的生物、化学反应,就可以衍生出很多种食物。

    豆制品的家族的成员不胜枚举,其中豆浆、豆腐、豆芽是应用最广泛的三类。

    陈家厨房,卤水点豆腐的实验仍在继续中,已经接近成功,但还欠点功夫。

    点出豆腐要么太嫩,要么太老,卤水数量和时机把握还需再斟酌。

    另一边,豆芽倒是先有了进展。

    豆芽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但因为技术,以及饮食习惯等种种原因,一直被古人忽略。

    和豆腐一样的宿命,几百年来都是不入流的食物。

    直到宋代,才成为餐桌上的主流蔬菜,与菌菇、竹笋一道,被称为素食鲜味三霸。

    唉!

    难怪古代社会发展缓慢,两千年没啥重大进展。

    在“吃”这种人类根本需求方面,都缺乏探索发现,改良优化精神,还能指望他们在旁的学科推陈出新?

    陈鱼一边感慨,一边小心侍弄豆芽。

    豆子浸泡之后,装在带孔的瓮中,放置在灶台边,生火做法的余热恰好能提供适宜的温度。

    数九寒冬,温度太低豆子根本不会发芽,但温度太高,半生不熟的豆子将彻底失去生命力。

    再者就是水分,植物发芽第二大要素,必须恰到好处。

    太少不足以保证生长,太多豆子会直接腐烂。

    初次发豆芽的陈鱼,像照顾孩子一般精心伺候一瓮豆子,换水控温,小心呵护。

    终于等待嫩芽破壳而出,逐渐长长。

    豆芽,算是成了!

    让这东西早点面世,也算造福唐朝人民的味蕾吧!

    ……

    豆芽开了个好头,卤水豆腐试验也顺利了很多。

    第N次尝试,总算压出了老嫩恰到好处的豆腐。

    陈鱼欢呼一声,迫不及待地烹制了清炒豆芽和麻辣豆腐,又来了一碗豆花泡馍,这些天豆粥实在有些喝腻了。

    在大唐烹制炒菜,不是一件容易事。

    受制于冶铁技术,厚实的铁锅受热慢,且不均匀,火候二字根本无从谈起。

    能把两道菜弄熟已经算不错,至于味道,也只能算勉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