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无疾而终的叛乱-《鱼乐大唐》


    第(1/3)页

    罗艺终究还是反了。

    忐忑纠结了许久之后,终于走出了这一步。

    当初过于跋扈嚣张,和秦府不睦,把李世民得罪的太狠。

    如今他登基为帝,哪怕心胸宽广如江海,可谁敢保证他一点不记仇呢?

    记仇,此乃人之天性。

    何况他罗艺以燕王之尊,牧守一方,拥兵自重,本就是朝廷和皇帝的眼中钉,李世民多半欲除之而后快。

    现如今看似赏赐不断,开府仪同三司,食邑一千两百户,看似荣耀,但更多是一种怀柔安抚手段。

    皇帝对臣子多慷慨,便注定了他对这个臣子有多少猜忌和不安。

    罗艺思索了很久,与其等李世民一点点将自己削弱,收拾自己时毫无反抗之力,还不如现在搏一把。

    最坏的结果不过是个死字,与其整日活在提心吊胆中,还不如赌一回。

    尤其是刘姓青年不断从旁鼓动,还提出有突厥人相助时,罗艺便心动了。

    如果单独是自己,可能因为实力较弱,难与长安对抗,不得不乖乖听话。

    但身后有了突厥人,情势便完全不同了,常年驻守幽州,罗艺非常清楚突厥人实力。

    强强联手,李世民未必能够应付。

    故而在移驻泾州的路上,罗艺便突然反了,好在李世民早有准备,尉迟敬德及时出动,在豳州堵住了罗艺,以免他为祸关中。

    罗艺反了,但不是第一个。

    李瑗是李唐宗室,北周上柱国李虎曾孙。

    爵封庐江郡王,虽说是关陇虎将之后,但李瑗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草包,早年间曾跟随河间郡王李孝恭征讨萧铣。

    可是他竟寸功未立,若非宗室身份,哪里还混得下去。

    罗艺调动前往泾州,幽州自然要有所调动,李瑗便顺势成为幽州都督。

    因为他个人比较无能,担心他不是将帅之才,无法掌控局势,故而给他派了个帮手。

    右领军将军王君廓,恰好和李瑗是儿女亲家,可谓是相得益彰,紧密合作。

    当然了,这些事都发生在玄武门之变前。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