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仁政?法治?-《异瞳重华》


    第(2/3)页

    “对!”皋陶赞同,开始反思自己执行仁政期间,虽然对大家都很好,但是部落的冲突,人民的矛盾不见减少,反而增多,轻易的放过一下无赖之人,使得受害的人愤愤难平,私底下报复回去,导致秩序更乱了。

    “那该如何做才是?”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不能让老实人吃亏,也不能让小人逍遥无度。应该尽量的去完善法治,明确奖惩,告诫人们那些能做哪些不能做,让仁者安心,让小人敬畏。”

    “法治?法治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吗?!”

    “能,规范百姓的言行,让百姓行事之前有所忌讳也有所参考,他们懂得犯法的危害,就不会放肆作违法的事情。”

    “嗯,这个我看行。”皋陶站起来给姚重华瘦弱的肩膀拍拍,姚重华这来自后世经过了几千年帝王验证的治国之法得到了皋陶的极度认同,他都觉得盗用的他人的言论作为自己的观点有些羞耻了,不过这时候还不向春秋战国时代,他们可以记录圣人的言论到竹简上,但是现在文字虽然已经出现,却简单的记录不了这么复杂的思想。

    这时候,弼擘插嘴道:“就算能制出法典,百姓也不识字啊,能看的人也只有贵族而已了,但是法对贵族的约束并不大。”

    姚重华表示这个急不来,“可以派识字的官员宣读,而律法的实施视线也应当在小范围内做尝试,视人们的接受程度而决定是否大规模实施,然后再推行至各个部落,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今天早上的那种贵族最应该拿来当试验对象。

    听到这里的郁垒终于觉得自己能插上嘴了,“对,就是那个贵族,先拿他做试验。”

    这时皋陶也才想到,“那个被说了一天,在街上横行的少年贵族到底是谁?”

    神荼摇摇头:“不认识。”

    整个龙山,大小的贵族都会来觐见大首领,贵族的小孩基本上也认识一些,但是神荼就是没见过那个少年。“估计是外部落的贵族,来龙山玩耍的。”

    皋陶点点头,没在理会那贵族少年了。

    “重华小童,你年纪虽小,讲道理却头头是道的,不知师承何处?”皋陶终于问出了自己的疑问。

    弼擘也顺势提问:“还有那制水缸之法又是如何知道的?”这是弼擘想了几十年也没想到的方法,竟然让一个小童用一个下午不到的时间就完成了雏形,是在是太让弼擘惊喜又意外了。

    听了二位长辈的疑问,姚重华不知道如何回答是好,他所说的这些都是千百年来,人们一代一代的总结经验,后世的人不必刻意的学习,整个的社会环境变换下就能在不经意间明白,不过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的结果罢了。

    众人见姚重华的沉默,猜测他是不想透露师门,在他看来,姚重华只是一个小孩,不可能懂得这么多的能令人仔细琢磨一生的大道理,天下之大,的确会有一些能人本领非凡但是不愿透露自己的姓名,想必姚重华应该是不知哪位神山高人的弟子,这样的人即使是一个小孩也不能轻视,得到了圣人的真传,将来必定有一番大作为。

    皋陶不勉强姚重华回答,忙转移话题:“什么水缸?那是何物?”

    弼擘听到了皋陶的问话,指挥六个弟子才能将水缸模型抬进厅堂,给皋陶解释道:“这是重华小童今天下午想出来的,如果这个水缸做得成,那蓄水的问题就有办法解决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