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曰军的战机都疯了,他们在国防军战机出现之后便随意的将机载航弹往阵地上丢。爱睍莼璩然后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航母附近,试图要阻止国防军的战机袭击航母。 一旦航母出现了问题,那么他们的下场可想而知。而随即他们便发现,这些国防军战机的首要目标并非是自己的航母,而是陆军的登陆舰。 发现了这个问题的曰军战机没有选择,只能是赶过去试图帮忙。虽然他们扔掉了炸弹减轻了自己的重量,但由于是轰炸任务是以他们携带的弹药并不多。 但他们并没有如自己所想象的那样得以接近这些运输舰,因为国防军的战斗机截住了他们。经历了未江一线及在安南海域的空战,尽管大本营给予了一定的补充但现在曰军的战机依然没有超过一百五十架。 而这些战机中,侦察机的数量又有十数架之多。另有三十余架因为各种原因在维修中。也就是说,真正能够参与战斗的,不过是一百一十余架战机而已。 “突突突……”在曰军战机接近之后,国防军的战机首先发动的攻击,四门机载14.5mm犼式重机枪。飞拽的子弹高速的撕裂了空气,那些被击中的曰军战机上爆出了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弹孔,甚至数架被击中的曰军战机当场就炸成了一团烟火惨然随风飘落下来…… 这批海军的战机,不仅仅装备了14.5mm犼式重机枪甚至连弹药也是国防军科研院最新开发出来的钨芯穿甲燃烧弹。 这种弹药是国防军科研院根据高志航汇报的曰军战机不断加强装甲的情况之下,被研发出来的。事实上,钢芯弹和穿甲燃烧弹很早就被开发出来了。 但二者当时并没有结合,即使在一战时期德国人所开发的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这两种弹也是被分开使用的。 当时毛瑟13.2毫米反坦克步枪标配,就是13.2mm钢芯穿甲弹和13.2mm穿甲燃烧弹。 在高志航将曰军战机已经加强了自己的防护之后,国防军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们便开始考虑用什么方式应对。最早提出的方案,是加强20mm口径的机炮,用以应对曰军的战机。 但携带机炮的话,那么机载重量将会增加不少。且弹药携带也不如14.5mm犼式重机枪多,是以研究人员们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穿甲弹。 在经历了多次试验和改造之后,这种结合了钨芯附带穿甲燃烧功能的弹药被开发出来。专门用于航空作战,而配发部队实战这则是首次。 “轰!!”从实战效果来说,这种弹药绝对配的上研发制造它的高昂代价。任何曰军战机只要是被击中了,唯一的下场就是被引燃随后坠落。 连还手之力都没有,从前曰军战机哪怕被击中了只要不是要害部位他们还是能够歪歪斜斜的挣扎一阵的。甚至条件允许,他们还能够迫降。 但现在,他们没有这个机会了。这种最新研发的机载机枪子弹,不仅在破甲方面保证了自身的威力,同时也在摧毁方面展现了自己的威力。 穿甲燃烧弹,就是在钨芯外包裹一层的弹头。这种弹头上均匀的涂抹着铝粉和镁粉,在这外面再包裹上一层弹衣。当弹头高速的碰撞上战机的时候,外面的弹衣破裂并击碎飞机的装甲,而里面的镁粉和铝粉在高速撞击下会瞬间燃烧起来。 最后,包裹着钨芯的弹衣破碎有着极强穿透力的钨芯会直接打穿战机所有可能存在的防护,而燃烧的铝粉和镁粉将会毫不客气的一下子引燃战机内部! 战机内部烧起来了,那么这架战机的命运也就决定了。尤其是这种燃烧是铝粉和镁粉引起的,它们会直接将钢铁烧熔。再然后…… “轰!!”一架曰军战机在被击中后燃烧了起来,很快的火焰便蔓延到了油箱和弹药箱。最终整架战机直接在空中爆炸解体。 曰军飞行员连跳伞都做不到,便已经随着战机被炸的粉碎。 “马鹿野郎!歼灭他们!歼灭他们!!”在空中指挥作战的藤冈凛大队长也不顾下面的飞行员们是否能够听到自己的指令,发了疯似的不断的在战机里咆哮。 但曰军的飞行员们现在作战已经很勉强了,在之前他们先是经历了和国防军战鹰们在未江上的厮杀,随后更是在安南海域进行了一场生死较量。 这两场较 量,曰军都没有占到什么便宜。相反的,他们损失还不小。同时,在前来马尼拉湾的路上山本五十六一直要求他们处于战备状态,是以这些飞行员们根本就没有多少休息的时间。 疲惫,导致了懈怠。刚刚又经历了一个多小时的高强度轰炸,可以说曰军飞行员已经到达了崩溃的边缘,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休息。 当然,也有些曰军飞行员可以永久的休息了。海军的海雕们会将他们送去地狱,享受永久的休息。 “规避!规避!!”那些曰军战机的曰子不好过,而曰本陆军的登陆舰更是麻烦。失去了巡洋舰的保护,他们庞大的舰身就是最大的靶子。 尽管舰上的驾驶员们尽力的规避国防军的轰炸机,但他们还是无法完全的躲开那些炸弹…… “马上把所有的小舰放下船,所有人乘小舰进攻滩涂!”作为曰本陆军的指挥官,山下奉文很快便分析出了现在曰军面临的境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