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烛龙项目在有序推进中。 预计十二初能完成设计。 理论上来说。 烛龙可以完爆市面上主流的超算。 不! 不是完爆。 而是完虐。 当前国内最强超算的算力是235P。 而国际上上最强超算的算力是537P,峰值性能高达53.7亿亿次/秒。 但烛龙如果理论能够实现。 算力可以突破1000p! 要知道算力到100P开始就不是单纯的叠加芯片的问题。 需要支撑起这么庞大算力。 所需要的整套系统也是颇为复杂。 刘震云并没走传统的设计思路,而是融入了人工智能的相关属性,能不能成功得搭建完成测试后才能知道。 因此。 出于谨慎的考虑。 他并没将项目的终极目标告知给陆一鸣。 而是非常保守的给出单台至少二百P以上。 星城理工大学。 陆一鸣要求的实验室就在这所学校。 刘震云带着团队将在这里搭建首台烛龙。 因为预算非常充足。 再加上这里的设备颇为完善,进度上是比预计中要快得多,要什么基本都是当天下单,当天晚上就走空运送来。 可以说让刘震云体验了一下什么叫不差钱式的科研投入。 这天上午。 接到陆一鸣的电话后。 刘震云脱下防尘服走出了实验室。 此时。 实验室门外站着三人。 陆一鸣待到刘震云走近。 当即对着身边两人介绍道:“这位就是刘震云!今后你们两人的团队将并入盘古科技公司。” 陆一鸣身边两人不是别人。 正是会给陆一鸣带来微缩极紫光和智能全气动轴承这两个专利的团队负责人。 两人是刚到星城。 陆一鸣安排他们团队到酒店入住后,直接带着两人就到刘震云这里来了。 技术问题他靠着量子阅读的积累云一下还是可以的。 但论专业还是刘震云更强一点。 此时。 两人开始分别自我介绍。 得知两人一个是材料学、计算机学双硕士学位的吴处安。 一个是机械与工程和材料科学的双硕士学位的徐启宇。 刘震云也是颇为惊讶。 当前世面上最难找的就是这种复合型人才了。 很快。 两人开始简单的交流。 互相介绍了一下各自项目。 随后是聊得火热起来。 陆一鸣仿佛是被孤立一般,站在三人不远处看着他们聊。 此时。 陆一鸣的目光是看在徐启宇和吴处安身上。 两人在完成入职后忠诚度只有七十五。 不过陆一鸣只用了两招就将忠诚度刷到了八十五。 一个是丰厚的薪资,一个是承诺了投入力度无上限。 丰厚的薪资是将忠诚度从七十五刷到了八十三。 剩下的投入可能是他画的饼有点大,导致两人虽然明面上是颇为兴奋,但实际上是有所狐疑,否则不可能只提升了两点忠诚度。 可能是需要考虑合理性的问题。 就在之前陆一鸣与几人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后。 系统是提升这两个专利的孵化时间均是需要半年左右。 不过也不是不能提速。 比如微缩极紫光的研发成本是一点七亿。 这笔钱系统是直接打到他卡里了。 并提示他额外增加一亿的投入可以将半年时间缩短一半。 有一说一。 这让他有种像是在玩养成类的游戏一样。 只要氪金就能缩短发育时间。 此时。 聊得火热的三人突然发现自己好像将老板晾在了一边。 当即话题戛然而止。 当三道目光看向陆一鸣。 他微笑着说道:“继续聊啊!不是聊得挺开心的吗!对了!你俩正好可以看看这里的实验室怎么样!我打算在超算中心附近再要一点地,建设超算中心的过程中顺便也给你们各自的团队配一个高规格的实验室。” 此时。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