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比如科举制, 这是一项能让天下读书人反对的事情, 当时更是在齐国境内,掀起了滔天巨浪,不光是韩林犯下了太多的杀戮,更是让无数读书人远走他乡。 可是现在呢, 虽然还看不见韩林这么改革的成效,但至少证明了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 那些远走他乡的学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除了去秦国的人以外,其他的又重新变成齐国人了吧? 这些所谓的读书人,去往周边各国,带去了什么呢? 什么都没有带去。 这些国家,没有一个逃过了亡国之运。 除了科举,再看看货币, 当初在叶清秋的眼中,看做是韩林敛财的手段。 包括韩林解除了商人的枷锁,发展商业的举动更是违逆了祖宗之法,这在叶清秋看来就是大逆不道的行为。 更不要说,无奸不商。 解除这些商人的枷锁,岂不是会让齐国的百姓,全部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但是现在,齐国的富庶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叶清秋的想象范围。 城市中商铺林立、车水马龙, 每天往来的商人络绎不绝。 不要说临淄,哪怕是在齐国任何一个县城,都可以买到来自天下各地的商品。 甚至于新鲜的瓜果、蔬菜,百姓每日都能买到。 经济上的繁荣连带着让百姓,可以在空闲时间去洗澡、按摩,每隔几天就能吃一次肉。 这样的生活,放在以前连想都不敢想。 民生上,韩林更是解决了百姓温饱的问题。 不要说其他, 就单单这一项就是古往今来几千年,都没人能做到的事情。 可以说光是这一项成就,韩林就称得上千古一帝的称号。 军事上,韩林的成就更是功盖五帝。 齐国的疆域、人口,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如今更是即将完成一统天下的伟业。 这些种种成就, 叶清秋现在冷静下来重新去观望,才发现自己一直以来都太过偏激了。 所有的事情,都理所当然的认为是巧合,是运气。 对于韩林的刻板印象,可是跟前世的韩林所重叠。 忽然间, 一个可怕的想法,浮现在脑海中。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