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自己总不可能在领兵上对卫青指手画脚吧。 韩林可没有那些公司领导的臭毛病。 批准之后, 卫青随后留下了二十万步军,在函谷关前扎营,给关内的守军压力。 自己则是率领骑军,北上渡过蒲津渡,进入河西之地和韩信会合。 至此, 河西之地已经拥有了三十万齐军。 其中骑兵十万,步军二十万。 后续的辎重粮草,汇聚的地点也改为了晋阳。 此次随着秦国的战败, 原本赵国的另一半领土,还有代国的领土,已经完全落入了齐国之手。 可以说, 仅仅这一战, 就让秦国东出占领的土地,全部吐了出来。 现在更是逼迫秦国退守函谷关。 问题是, 卫青怎么可能傻不拉唧的在函谷关死磕。 这种天险雄关,唯一攻克的办法就是从内部攻克。 但是对于秦国来说,还是面对白起,这样的办法无异于痴人说梦。 很快, 随着大军的调动,大量了粮草辎重开始向晋阳汇聚。 接着由晋阳在向前线运输。 由于战线已经推倒了河西之地, 齐国境内的官路,也只到太行山脉便是尽头, 因此对于后勤的难度,无异于上升了好几个档次。 至于原本的牛奶、鸡蛋、蔬菜等等,更是没办法再运往前线。 不过虽然对齐国的后勤,增加了诸多的压力。 但凭借齐国的富庶程度,这仗打个两三年还是能撑得住的。 韩林也是很直白的告诉卫青,让他不要有所顾忌,放开手脚的打。 齐国后勤支撑得住, 同时, 齐国也输得起! 此战秦国已经损失惨重,哪怕进攻失利,只要齐国不是全军覆没的程度,秦国也很难退出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