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走两步,萧恪便笑笑道:“我看阁下跟我年岁差不多,不如我称呼你一声刘兄吧。” 刘正吓得有些受宠若惊,连连摆手道:“学生万万不敢当。” 萧恪看刘正身上书卷气很重,便随口笑问道:“我看刘兄也是个读书人,不知可有功名在身?” 他不问这个问题还好,一问出口刘正面色顿时有些尴尬,嘴巴嗫嚅几下,最后也只能老老实实答道:“学生不才,如今还只是生徒尔。” 萧恪知道,大宁虽然实行的是科举制,但属于初创阶段,制度上还很不成熟,流程上也并不完善。 在他之前的那个时空,直到明清科举才彻底完善,每一个想通过科举入仕的读书人都要经过童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五级考试,要依次考取童生、秀才、举人、贡士、进士,最后才能入仕为官。 (注:不过其实举人已经有当官的资格了,不过一般只能做教喻和县丞这种不入流的小官,因此大多数举人还是打破头去考进士。) 而在大宁,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分为两种,即生徒和乡贡。 生徒就是国子监和各地官学的学生。 而乡贡就是读私塾或是自学成才的读书人,他们在通过州学和郡学的考试之后,也有资格进京参加省试。 也就是,在大宁,只有进士才算得上功名,刘正连续三次科举不中,一向深以为耻,没想到今日被萧恪一不小心戳中了痛处,自然感觉有些羞愤难当。 萧恪看出了刘正此刻的郁闷,也就不再多问什么,只是跟在刘正后面,很快便走到了刘煦的卧房门外。 刘正轻轻敲了敲房门,里面很快传来一个略显疲惫的声音:“谁呀。” 刘正隔着门恭恭敬敬回道:“父亲,是孩儿带大都督来看父亲了。” 片刻之后,房内缓缓传来一句:“请大都督进来吧。” 刘正推开房门,对着萧恪躬身说道:“大都督,里面请。” 萧恪点点头,进入屋内,便闻到一股浓烈的药味,而后便看到刘煦躺在床榻上,面色微微有些苍白,看起来显得有些病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