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经此一事,原本就身体不算很好的崇祯皇帝朱由检又气又怕,一病不起。 没几天,崇祯皇帝就病入膏肓。 御医检查完毕,甩锅表示皇上这些日子吃了不少国师普渡慈航上贡的“宝丹”。 里面肯定含有不明成分的剧毒。 放在昔年,李时珍、万密斋可能可以治一治,自己就才疏学浅,无能为力了。 崇祯皇帝想到普渡慈航的妖魔形态,心中一慌,病情又加重了几分。 还没来得及交代遗言,就病重不治了。 不过,崇祯这时候也活了三十五岁了。 这个年纪驾崩的皇帝,放在明朝历史上,其实还算是挺正常的。 反正大家是造反,手段也可以稍微不拘一格一点。 在老姚的运营下,用了十来天时间,便彻底掌控了一片混乱的京师。 在人均短命鬼的明朝皇帝里面,算是极为长寿了。 如今崇祯这么配合,确实很让人感动。 这也让李自成等人大喜过望。 毕竟堂堂大明国师是妖怪,满朝文武被妖怪吃了个爽…… 就算自己能套上谪仙身份,也不好起个坏头,来直接进行废立。 炼出的那些成分不明的仙丹,普遍富含重金属,放在后世都可以吃死人。 这也是“明末三大案”里面的“红丸案”。 皇帝自然是最大的责任人。 想通了这个道理之后,姚广孝又大刀阔斧的把文武百官彻底清理了一遍,顺便让锦衣卫抓紧又建了两个诏狱。 搞了一个月,朱常洛实在操劳过度,身体虚弱,让掌管医药的宦官崔文升诊治。 虽然确实“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但明面上还是要给点天子威仪。 人家皇帝干多了体虚,就算是虚不受补,也应该用培元固本的药方。 崇祯死后,终于到了姚广孝最擅长的环节。 光是京城一众大臣家中,便搜出了超过七千万两纹银,补发完锦衣卫和禁军的工资之后,也基本解决了经济问题。 朱常洛服药后,一晚上腹泻三四十次,第二天就病情转危,半死不活了。 毕竟,在朱棣的带动下,明朝皇帝普遍崇尚道教。 身为帝王,因为自己无能失察,导致妖魔乱世,气运崩成狗,本来就是自己的失职。 嗯,最长寿的是压根不碰仙丹的太祖皇帝朱元璋…… 于是,朱常洛当天晚上就飞升去了。 不过,皇帝这个职业也有点特殊。 第二天,这群反王全都摇身一变成为“大明忠臣”。 太医本身的水平也良莠不齐,导致明朝皇帝经常死的很抽象…… 每一任皇帝身边都有一群道士专门服务于“炼丹”任务。 只能说,乱吃来历不明的东西容易出事…… 这厮就当了一个月的皇帝,还来不及得罪文官。就算阴谋论爱好者也不好意思说是被文官集团联合暗杀的。 林轩对于这种找死的行为,其实并不在意。 这位神医就很有创意,直接用了去热通利的泻药大黄,还下了猛料。 据说嘉靖皇帝朱厚熜就是对太医水平深表怀疑,才自己炼丹自己吃,生病也自己搞定,反而活了六十岁。 林轩对于崇祯皇帝的死,也挺满意的。 在军队的支持下,阿九很有仪式感的黄袍加身,林轩则顺理成章的成为大明国师。 打着各种各样的名义前来讨伐阿九,获取大义名分。 更抽象的是,这时候鸿胪寺丞李可灼好死不死的跑来进献仙药,说这玩意包治百病,吃了可以得道成仙。 这厮一连治死了明宪宗朱见深和明孝宗朱祐樘,完成了双杀父子局,千古留名。 这也没什么无辜的。 再早些年间,传说还有個神级太医刘文泰。 朱常洛龙颜大悦,直接把仙药给吃了。 可崔文升是个标准的蒙古大夫。 好比二十多年前,明光宗朱常洛初登大位,开始纵情美色。 地盘只有一个京城,文武百官空缺一些也无所谓…… 以他如今的修为,已经可以决定一场战役的胜负了。 就算百万大军兵临城下,林轩也可以轻而易举的将几名主帅尽数斩杀,让大军不战而溃。 极端一点的话,林轩也可以花上半个月时间,将所有势力的首领全都灭门,以一城镇天下。 不过,这么玩也容易埋下隐患,还会极大削弱阿九这个女帝的权威。 林轩是实打实准备培养一个女帝的,并不是为了让这妹子穿龙袍玩情趣的。 所以林轩也不想过多干涉,让这妹子走正儿八经打天下的王道路线即可。 剩下的时间,阿九倒是展现出了让人意外的斗志。 在敖雪的随同下,小女帝屡次御驾亲征,纵横披靡。 在收编了孙传庭的部曲之后,阿九甚至转进千里率军入蜀。联手秦良玉,将张献忠斩杀。 林轩对虐菜兴趣不大,后续征战基本没有出手。 平素一直跟姚广孝坐镇京师,讨论一些涉及造反的先进理念,为下个副本做好准备。 也不用学的太深。 水浒位面,懂造反的人才还是挺多的…… 具体操作起来,倒是没什么好担心的。 *** 【轮回者担任大明国师逾六百日,匡扶社稷,中兴王朝气运,泽被万民,主线任务三已完成。】 【轮回者在此期间,辅佐女帝消灭多个敌对势力,整顿朝野,压制世家,洗涤乾坤。】 【综合此事件,轮回者共计获得3000轮回经验,轮回者当前为lv28(0/4000),力量+200,体力+200,技巧+200,精神+200.】 【判定主线任务均已完成,轮回者可选择回归,或者在二十四小时后强制回归。】 “咱们该走了。” 文渊阁藏书库内,林轩放下手中的永乐大典,微笑道。 这套书在明朝名气极大,包括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不过这套书一共一万多册,接近四亿字。 要在活字印刷的时代这套刻印出来,那花销估计能赶上朱棣再迁一次都了。 很可能会把朝廷干破产。 所以,最终朱棣也只是安排了两千多人,历时一年誊抄了一套,存放在皇宫。 民间基本不知道里面内容,只能畅想一下。 这种自诞生之日起就成为“孤本”的东西,翻起来还是挺有感觉的。 “你这套书还没看完吧?” 敖雪脱离了入定状态,赤足散发站起。 “看肯定是看不完的,能看多少算是缘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