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元璋教导淮西诸将,宋濂惊叹义军组织力!-《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第(2/3)页

    “眼下快要过年,大家都没什么事,就去想一想,要不要入咱和章先生设立的这個社,如果要入这个社,就写个申请书,说一下自己要自己求富贵也会为儿孙百姓求富贵机会的想法,如果不愿意,以后就大道朝天,各走一边!”

    朱元璋这么说后,徐达等人在接下来都选择了入社。

    因为,在如今滁州这种没人知道朱元璋让出滁州后还能不能重新成为一方诸侯的情况下,这些人都还选择跟随朱元璋,没有接受郭子兴的招揽,本身就已经说明现在的他们对权力的欲望还没那么大,也还没那么利己,所以对朱元璋要他们入大同社的要求,也就没有那么抵触。

    朱元璋眼下,除了在滁州与还跟着自己的人讲各种他从章先生取来的经,还在州学里亲自孤幼们授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而朱元璋也按照章诚制定的教学大纲,给州学学习的孤幼们以传授利于确立“恢复中华”之志的学识为主,哪怕教他们背习的诗词也以爱国诗词为主。

    毕竟,朱元璋本人是不知道“恢复中华、解救百姓”这样的目标能不能在他这一代人手里完成的,所以,他也知道要加强对后继者的培养,让他们遵循自己这些人的志向而努力是很重要的。

    因而,在郭子兴来州学视察时,就也听到学子们念的是“不教胡马度阴山”这种诗。

    郭子兴对此也颇为赞许地点了点头。

    他虽然是地主阶层出身,但对驱除鞑虏恢、恢复中华还是很接受的,愿意看见胡人驱赶出中华之地。

    因为历史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本就是朱元璋北伐时,以宋濂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文人所原创的话。

    所以,郭子兴对此没有反感,只有支持。

    因为眼下元廷还没有被覆灭,所以,即便是在瓦梁垒的章诚,也是让义军以进行推翻胡元为目的的民族斗争为主,对地主官僚也就倒还比较温和,只是让他们让一些利于贫民,不能克削贫民太狠。

    宋濂此时也是一样。

    他在来到瓦梁垒后,也因为没有看到地主大寨被义军攻破洗劫的场面,而只看到大量“减租减息”与“驱除鞑虏”“为民造福”的标语,而颇为高兴。

    所以,宋濂也没有对瓦梁垒的义军没有升起反感之心。

    毕竟,他只担心的是,义军对地主们直接洗劫抄家,至于让地主们“减租减息”,适当让利于民,他是赞成的。

    要知道,地主们最在乎的除了利益外就是稳定。

    故而,宋濂这种开明士大夫,愿意看见义军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而让地主豪强们让一些利益于百姓。

    而更令宋濂高兴的是,他看见,在大冬天的这片土地上,居然还有大量麦苗出土、一望青葱,而非他经过的江南江北其他地方可比!

    须知。

    他在来这里的路上,只看见其他地方都是大量田地荒芜、处处萧索的场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