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朱元璋教导淮西诸将,宋濂惊叹义军组织力!-《跟着朱元璋打江山》


    第(3/3)页

    所以,宋濂不禁笑着感叹道:“如今有腊雪滋养,明岁麦熟,此地必然丰壤可庆!这支义军实力着实可怕,短短数月,就将这一带恢复得如此生机勃勃。”

    宋濂感叹之余,也在给刘伯温写的信中提起了此事,且说道:

    “眼下这支义军,无疑目前看来,的确是最有可能得天下的!不仅仅是因为他们有厉害的火器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恢复农耕,可见其政权内部政令畅通、上下如一、组织严密,所以才能最大的调动民力,这样的政权很可怕,非连征税都只能外包的元廷可比。”

    宋濂因而也更加对章诚产生了好奇。

    但是,宋濂很快也发现,这里虽然在大兴教育,但所开办的学校不是儒学学堂,而是一座叫讲学院的学堂,而这讲学院讲的学科有很多,不只限于理学。

    这让宋濂颇为惊愕:“这里不独尊理学?”

    然后,宋濂也发现了《中华报》,而因此在《中华报》上看见了“大同社”的内容,而因此不禁皱眉说:“也就是说,要加入这大同社,才能为义军官?”

    说着。

    宋濂就不禁自言自语说:“可这大同社,否认天命之说,无疑是否定我儒门牧民之道,这样无疑不利于安天下啊!”

    “却利于救天下!”

    这时,杨宪走来回了一句,且向宋濂拱手:

    “潜溪先生来见我,是为何事?”

    宋濂也回了一礼,道:“自然是因你给伯温那封信,让我颇为好奇这里不知道是有什么样的人物,能让你杨希武选择投了这里。”

    “自然是因为这里最能调动民力!”

    “潜溪先生想必已经通过这《中华报》知道,我们这支义军所作的事是正在让天下汉人百姓皆被动员起来,进而可以真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杨宪笑着说道。

    宋濂则拧眉问道:“但不提天命是不是太过了?”

    “恐将来,即便夺了天下,也不利已江山稳固!”

    “毕竟,我中华本就民间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和‘兵强马壮者为天子’这样的想法,而害得天下常常大乱,所以我儒林中人,才主动认为得天下者乃天命所授!”

    “可如今这位章先生,却要弃这天命之说,这无疑是在自掘坟墓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