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良善之家-《鱼乐大唐》
第(1/3)页
从樊川返回长安城,陈叔达直接进了太极宫。
火炕与省柴灶,一个重要发现。
可以让整个北地百姓不再受寒冷困扰,无疑是个类似捷报的重大喜讯。
既是喜讯,自然要第一时间奏报给皇帝知晓。
陈叔达进宫时,李渊刚刚放下碗筷。
今日膳食,皇帝陛下用的格外满意。
长媳郑观音送来两样膳食,滑嫩疏松的豆腐,鲜嫩爽口的豆芽。
让连日油腻干燥,被便秘折磨的李渊大觉新鲜可口。
胃里舒服,心里也就舒服许多。
搁下碗筷,李渊便命内侍取了一柄玉如意,前去东宫赏赐。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儿媳总归算是一片孝心,嘉许都是应该的。
不等内侍宫娥收拾完,李渊便招呼陈叔达觐见。
于是乎,陈侍中恰好看到宫娥端走的残羹剩菜,瞧见了其中的豆腐和豆芽。
难怪陈家小院客纷纷,原来如此。
一瞬间,陈叔达便明白过来。
有趣!
尤其是瞧见李渊心满意足的表情,陈叔达越发觉得,那个叫陈鱼的少年郎——有趣。
“子聪,何事着急见朕啊?”
“臣为陛下贺喜。”陈叔达长身一礼,颇为郑重。
“哦,何喜之有?”李渊不由饶有兴趣。
陈叔达赶忙将火炕之事一一道来,并详细解释一番。
李渊闻言大喜,这等有助民生之物,有利安定民心。
对大唐朝廷,对他这个皇帝而言,有利于稳固统治。
尤其是眼下,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让这场冰雪之灾不再继续恶化,得以好转。
“果真行之有效?”
“是,臣亲自尝试,效果上佳。”
李渊点头,笑声爽朗:“甚好,火炕之法简便有效,当大力推行。”
“回陛下,确当如此。臣已命将作少府阎立德招募工匠,率先在关中推行火炕之法。
三五年内,推广到河东、河北、陇右、河西等地,确保北方百姓寝卧不再受凄寒之苦。”
“嗯,此事便交由尚书省来办。”
“是!”
陈叔达领命,续道:“此法亦省柴薪,消息传开,不出几日,长安的柴薪价格当有回落。
另外,魏徵和杜如晦正在平抑粮价,亦有所成效,元日之前,灾情当有缓和。”
“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