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4k)-《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1/3)页

    既然搞都搞了,那不妨一步到位。

    整个隐形的!

    反正就是个外壳的事情,实在不行就在头部下点功夫,别的地方靠隐形涂料解决问题。

    隐形涂料不用刷战斗机轰炸机那么厚频段那么全,针对C、X波段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就可以,这样的涂料可以不怎么厚。本来这货就飞得低,而且个头还小,这么操作下来其实效果也不错。

    高振东倒是看着几十年后阅兵式中那种一看就隐身的多面体外形流口水,但是要兼顾的话,这年头还是整圆的比较好,内部容积大。

    超前太多大可不必。

    研究导弹的同志倒是没有什么感到奇怪的地方,在外形方面有要求,这很正常,说得偷懒一点,这样一来,他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更少,工作更简单。

    不过委总工那边,倒是听出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来:“振东同志,你是准备把这个也和前几天那个飞机一样?”

    因为有搞导弹的同志在,他暂时没有说隐形的事情。就好像高振东说长度受轰炸机弹仓尺寸限制的时候,也没具体指明是什么轰炸机一样。

    空装局的同志一个激灵,还能这样?!!!旋即就兴奋起来,如果真是这样,低空加有限隐身,因为有地面和海面杂波的存在,敌人除了在它航路上目视发现之外,想要发现这个导弹简直难上加难!这比看空中的轰炸机可困难得多。

    高振东点点头:“对,我就是这个想法,反正适当的修型处理和刷涂料对导弹的影响不会太大,不如一起考虑进去。”

    “可是涂料不是很厚么?而且对维护有一定要求。”总工比较含糊,没说是什么涂料,他对上次看到的那块铁灰色样品还记忆犹新,那个厚度对于战斗机、轰炸机来说还能接受,但是对于总直径都只有520mm的导弹来说,空间损失就有些大了。

    “不用担心,这个原本面积就不大,涂料需要考虑的事情并不多,我有把握能把厚度减下来。至于维护……这东西是导弹啊,除了训练弹和值班弹之外,不怎么需要维护涂层的。”高振东笑道。

    复杂的涂料,甚至是由不同配比的涂料按照不同的厚度一层一层迭起来的,那成本、厚度都低不了。

    不过总工和空装局那边对成本甚至提都不提,这东西如果要上核战斗部,那成本就根本不是考量的方向,这么大点儿东西,涂料再多能多到哪里去?如果是常规战斗部,那甚至可以不要涂料,成本就更不是问题了。

    所以他们只是担心涂料挤占空间,或者因失去维护而失效。不过高振东的话,让委总工哑然失笑,忘记这茬儿了!

    这是个导弹啊,训练弹根本不需要涂层,值班弹必要的维护根本无所谓,甚至如果事情顺利的话,有可能可以跟着轰炸机就做了。至于库存弹,压根不需要维护的。

    而且说得更简单一点,那就是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涂层脱落一点都不是什么问题,这东西本来就小。

    不过这话大家都没说,那是极端情况,实际上按照我军战士的风格,这东西如果需要维护,那维护效果就绝对差不了。

    就算我们武器代差最大的年代,也就是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青黄不接的那段时间,武器虽然差,但是维护的状态可从来都不差。

    空装局的同志连连点头:“好,这个好!一定要上去!”就算是常规打击版本上不去,那核战斗部版本也一定要上,要锤,就用最大的力量去锤,确保锤死才行。

    “可是这个东西如果真的搞出来800公里以上的射程,制导怎么办?”齐总是负责这一块的,他最担忧的也就是这个,这个距离上,所有的情报保障几乎没有,除了天上的卫星。但是天上的卫星一次可监视窗口太小,而重返时间太长,不能形成可靠的打击能力。就这,都还是抛开星弹通信问题不考虑的简化情况下。

    “这个倒不是太大问题,靠捷联惯导,精度差点就差点吧。”空装局和防工委倒是想得开,这个主要还是保证核打击的,而核打击嘛,精度差点就差点,无所谓了。

    而惯性导航是现在唯一能想到的,520mm的直径,装激光陀螺仪完全没问题,而激光陀螺仪的精度也是相当之高,哪怕这个导弹的飞行环境更加复杂,也能保证一定的精度,唯一问题就是有点贵,激光陀螺仪价格咬手,而捷联惯导虽然惯性平台剩下了,但是三台陀螺仪是跑不掉的。

    高振东却笑了起来:“我们可以采用精度低一点的捷联惯导,至于怎么保证精度,我们换一种制导方式。或者说,我们也可以保留高精度的捷联惯导,但是在条件成熟的时候,用另外一种制导方式来进一步提高精度。”精度和价格直接挂钩。

    “换一种制导方式?什么方式?星光?那东西可装不下吧?而且这个是在低空飞行,受云层影响很大的。”委总工道。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