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3章 一个天上一个地下(4k)-《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第(2/3)页

    高振东听了他的话,突然笑得更厉害了。主要是他觉得这事有些巧,他想要用的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制导可谓是真正的一个天上一个地下,物理意义上的。

    “不是,我考虑的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制导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原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共通的,但是又有天壤之别。”

    这话把同志们都给说迷糊了,委总工皱皱眉:“如果太地下的话,还是不要用吧……”

    在他看来,从效果来说,天上的自然是星光,那另外一种效果都到地下了,那还不如不用,没准反过来干扰捷联惯导的精度都有可能。

    他倒是没有考虑导航定位系统,主要是现在的战术导航定位系统压根达不到这个距离,而且是应答定位,用到高速运动的导弹上面,还没等应答信号回来,导弹可能都飞出去好几百米。

    就算不考虑这些,战术导航定位系统定位误差够指挥等使用,如果要用到精确打击方面,和捷联惯导大致属于是哥两好,都是百米级别的。

    高振东摇了摇头,在同志们一脸懵逼中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这种制导方式和星光相反,要靠地面……”

    啥?原来是这么个地下!

    同志们这才明白他为什么笑得这么厉害,实在是有点巧。

    “靠地面?难道你是想靠地面的典型地标制导?可是典型地标这东西不是哪儿都有,而且对导弹来说,识别困难,又没有人在回路。”800公里距离,人是不可能在回路的,想要靠导弹自身识别典型地标,难度太大。

    高振东摇摇头:“有那么点意思,但是不是靠地标,而是靠地形!我想用地形匹配制导解决问题!”

    地形匹配制导,早期战斧除反舰型之外,用来解决高精度知道的技术,非常的有效。也算是解决当前技术条件下,远程巡航导弹精确打击为数不多的解决手段。

    这个词同志们从来没听说过,高振东也知道这事儿不解释一下说不清楚,于是站起身,在办公室的黑板上画起了图,开始解释地形匹配制导是个怎么回事。

    好在在场的同志,对制导技术的理解都是顶尖的,很快就明白了高振东的意思。

    “我明白了,这就是利用地形高低变化,给导弹指出一条路来啊。”总工脸上满是兴奋,就是那种纯粹的见猎心喜,技术人员见到一种新颖技术手段时纯粹的好奇和热情。

    “这个办法绝了啊,利用地形高低起伏为导弹指路,还真和星光制导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真的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同志们对刚才高振东那个形容,感到精妙无比,当然更精妙无比的是这套导航的思路。

    “利用捷联惯导解决平原和海上的方向问题,同时还能在飞行过程中联合地形匹配提高精度!”地形匹配结果可以不停的重新校准捷联惯导系统,消除累积误差,就能大大的提高捷联惯导的最终精度。

    “这样考虑的话,还真的不需要太高的捷联惯导精度,至少可以不用那么贵的陀螺仪,便宜陀螺仪加上一套多普勒地形匹配雷达就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多普勒地形匹配雷达对于我们来说,已经算不上多贵的货,更别说在这里根本就不需要雷达有多远的探测距离,只要精度差不多就行。

    “有意思,有意思!这套配合很好啊。振东同志,你可给我们解决了大问题!”空装局的同志看着黑板上那极为抽象的“小飞机”和几条表示地形起伏的曲线,赞不绝口。

    虽然看起来抽象,但是这效果可一点都不抽象,实在得很。

    这时,苏卫华举了举手。

    委总工知道他和高振东的关系,乐呵呵的道:“你说!”

    “可是,地图哪儿来?这是需要三维高程地图的吧?”

    他的话仿佛掐住了大家的脖子,喜悦的讨论声戛然而止!

    按照高振东的介绍,这种地形地图是把地面划分成一个一个的单元格,按照单元格的一个特征高度来存储地形,例如平均高度。这相当于是在高分辨率三维地形图上打了马赛克,能有效的降低存储容量需求,同时又能保留住地形特征。

    但是再怎么降低存储需求,有个事情是绕不过去的——地图哪儿来?还得是三维高程地图。
    第(2/3)页